
重庆地区生产不锈钢无缝管主要采用热轧与冷加工结合的工艺体系,结合产业特色及国家标准要求,其核心制造流程及技术要点如下:
一、热轧工艺(主流工艺)
管坯处理
原料选择:采用304、316L等奥氏体不锈钢圆钢或连铸坯,经剥皮、定心、切断处理,消除表面缺陷。
加热控制:燃气斜底炉加热至1200–1250℃,确保温度均匀性,避免过烧或氧化皮过厚。
穿孔成型
高温管坯经斜轧穿孔机(锥形辊)穿成空心毛管,轧辊倾角与顶头配合决定壁厚精度。
毛管外径范围:Φ95–140mm,壁厚5–20mm。
轧制与定径
毛管经连轧管机或自动轧管机延伸减壁,再通过张力减径机控制外径精度,成品长度可达165米。
定径后喷水冷却,矫直消除弯曲度。
二、冷加工工艺(高精度管)
荒管预处理
热轧荒管经酸洗(混酸HNO₃+HF)去除氧化皮,修磨表面缺陷。
冷拔/冷轧前需打头、退火软化组织。
变形加工
冷拔:多道次拉伸减径,配合模具控制尺寸,适用于细管/毛细管。
冷轧:多辊轧机环形孔型轧制(变断面槽+锥形顶头),提升壁厚均匀性及表面光洁度。
精整处理
固溶处理(1000–1100℃)恢复耐蚀性,酸洗钝化实现银白表面。
镜面抛光:内外壁400目机械抛光,达食品级卫生标准(Ra≤0.4μm)。
三、重庆本地产业特色
质量管控
执行GB/T14975(结构管)、GB13296(锅炉管)等标准,涡流/超声探伤全覆盖。
无磁钢管专用工艺:控制奥氏体稳定性,避免磁性干扰(医疗/电子领域)。
防腐创新
3PE防腐涂层应用于油气输送管,结合本地高湿热浸工艺提升50%耐蚀性。


重庆地区生产不锈钢无缝管主要采用热轧与冷加工结合的工艺体系,结合产业特色及国家标准要求,其核心制造流程及技术要点如下:
一、热轧工艺(主流工艺)
管坯处理
原料选择:采用304、316L等奥氏体不锈钢圆钢或连铸坯,经剥皮、定心、切断处理,消除表面缺陷。
加热控制:燃气斜底炉加热至1200–1250℃,确保温度均匀性,避免过烧或氧化皮过厚。
穿孔成型
高温管坯经斜轧穿孔机(锥形辊)穿成空心毛管,轧辊倾角与顶头配合决定壁厚精度。
毛管外径范围:Φ95–140mm,壁厚5–20mm。
轧制与定径
毛管经连轧管机或自动轧管机延伸减壁,再通过张力减径机控制外径精度,成品长度可达165米。
定径后喷水冷却,矫直消除弯曲度。
二、冷加工工艺(高精度管)
荒管预处理
热轧荒管经酸洗(混酸HNO₃+HF)去除氧化皮,修磨表面缺陷。
冷拔/冷轧前需打头、退火软化组织。
变形加工
冷拔:多道次拉伸减径,配合模具控制尺寸,适用于细管/毛细管。
冷轧:多辊轧机环形孔型轧制(变断面槽+锥形顶头),提升壁厚均匀性及表面光洁度。
精整处理
固溶处理(1000–1100℃)恢复耐蚀性,酸洗钝化实现银白表面。
镜面抛光:内外壁400目机械抛光,达食品级卫生标准(Ra≤0.4μm)。
三、重庆本地产业特色
质量管控
执行GB/T14975(结构管)、GB13296(锅炉管)等标准,涡流/超声探伤全覆盖。
无磁钢管专用工艺:控制奥氏体稳定性,避免磁性干扰(医疗/电子领域)。
防腐创新
3PE防腐涂层应用于油气输送管,结合本地高湿热浸工艺提升50%耐蚀性。
